龙钟五十五,仿佛如华颠。崇朝手残书,移日即茫然。
回忆羁贯初,骏快颇翩翩。过目了大义,少选竟一编。
倍诵若泻水,不受长者鞭。因之易骄惰,研习未肯专。
谁知老将至,意象衰于前。力学诚上策,有志无其年。
夜阑烛跋短,余光岂迁延。身非袁伯业,抚卷惭先贤。
读书。明代。汪琬。 龙钟五十五,仿佛如华颠。崇朝手残书,移日即茫然。回忆羁贯初,骏快颇翩翩。过目了大义,少选竟一编。倍诵若泻水,不受长者鞭。因之易骄惰,研习未肯专。谁知老将至,意象衰于前。力学诚上策,有志无其年。夜阑烛跋短,余光岂迁延。身非袁伯业,抚卷惭先贤。
汪琬(1624—1691年),字苕文,号钝庵,初号玉遮山樵,晚号尧峰,小字液仙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清初官吏学者、散文家,与侯方域、魏禧,合称明末清初散文“三大家”。顺治十二年进士,康熙十八年举鸿博,历官户部主事、刑部郎中、编修,有《尧峰诗文钞》、《钝翁前后类稿、续稿》。 ...
汪琬。 汪琬(1624—1691年),字苕文,号钝庵,初号玉遮山樵,晚号尧峰,小字液仙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清初官吏学者、散文家,与侯方域、魏禧,合称明末清初散文“三大家”。顺治十二年进士,康熙十八年举鸿博,历官户部主事、刑部郎中、编修,有《尧峰诗文钞》、《钝翁前后类稿、续稿》。
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。唐代。刘长卿。 燃灯传七祖,杖锡为诸侯。来去云无意,东西水自流。青山春满目,白日夜随舟。知到梁园下,苍生赖此游。
夏日饮表弟刘敬宇水亭四首 其二。明代。于慎行。 别业中丞旧,新塘凿更奇。亭深凫雁渚,树老凤凰枝。惜往宁多日,徵欢又一时。洗杯酬爱弟,偏忆渭阳诗。
偈六十九首 其六十五。宋代。释道宁。 摩竭正令,未免崎岖。少室垂慈,早伤风骨。腰囊挈锡,辜负平生。炼行灰心,递相钝致。争似春雨晴,春山青。白云三片五片,黄鸟一声两声。千眼大悲看不足,王维虽巧画难成。直饶便恁么,犹是涉途程。人从卞州来,不得东京信。
题峻极下院列岫亭诗。宋代。李廌。 早讶年年狂士来,每来亭上独徘徊。山应又喜添知己,去後山容似死灰。
次韵才仲试院梦中书事见寄 其三。宋代。释道潜。 怪兽胡为出巨津,昂然激水忽翻身。鱼龙赑屃何妨事,莫作风波谩恐人。